不断微幅跳动的是太湖水域的叶绿素浓度曲线,被AI自动标红的是南京都市圈耕地“非粮化”区块,三维动画动态呈现着长三角大气污染物迁移路径……这是2月13日,记者在江苏天汇空间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智慧大屏上看到的实时数据——这些数据的源头是位于300公里高空的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群。
“项目采用高精度遥感解译技术,可精准识别0.5米级地表覆盖变化,结合自主研发的并行计算架构,数据处理效率较传统方法实现突破性提升,超过同类系统处理速度的80%。”天汇研究院产品经理黄铜介绍,该平台已整合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6大类数据,覆盖长三角23个城市。2023年汛期,其研发的洪涝灾害评估系统为应急部门提供分钟级预警,缩短救灾决策时间70%。
“卫星遥感不只是技术工具,更是数字社会的感知器官。”黄铜指着大屏上跳动的数据流说,“每一条曲线都在为长江大保护、耕地红线守护提供‘数字标尺’。”
如果说卫星技术为城市构筑了数字感知的基石,那么在数字社会的另一端,一场“场景革命”正悄然重塑人们对文旅的认知。
头戴高冠、身着素袍的“数字人季札”,用雅言吟诵“三让王位”的典故;身着新中式旗袍的钟楼文化推荐官澜音,指尖轻点,带领观众云游篦梁灯火;可爱呆萌的“鹅先生”随着动作捕捉演员的动作,在溧阳姜下村进行农产品直播带货……这些虚实交织的场景源自江苏麦克数字空间营造有限公司与江苏元域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数字人IP工厂”项目。
“数字人不是替代真实,而是创造新的交互维度。”项目负责人倪春雷告诉记者,该项目九游娱乐文化 九游app官方入口通过AI动作捕捉与区块链确权技术,围绕“数字内容—数字体验—数字文化”构建服务生态,已建立包含300余个定制IP的数据库,应用于景区导览、直播带货、文化传播等场景。数据显示,合作单位的二次消费收入占比从25%提升至45%,游客平均停留时长增加4小时,虚实交融的消费场景正成为文旅产业的新增长极。
今年1月底,江苏省数据局发布2024年十大数字社会典型场景,常州企业参与的两个项目——“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助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构建数字人IP在文旅融合项目上的规模化应用”入选。这一硬一软、一实一虚的组合,恰是常州探索构建数字社会的“双螺旋”——技术基座与应用生态相互缠绕、协同攀升,驱动城市向数智文明进化。
通过卫星“天眼”凝视长三角生态肌理,借助“元宇宙导游”穿梭青果巷虚实时空……在常州,一组组看似迥异却有内在联动的创新实践正逐步探寻拼凑出数字社会的完整拼图。
数字社会需要“重型基础设施”与“轻型应用场景”的双轮驱动。数字社会并非技术的单向突进,而是要使冰冷的算法与温热的人文需求共振。当数字技术从“工具”进化为“生态”,常州用两组创新坐标标出数字社会的经纬——向下扎根,以硬核技术筑牢治理基座;向上生长,以场景革命释放人文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