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荆州造”的中石化四机石油机械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固井装备,在新疆新安1井项目中成功完成三开8800.88米尾管固井任务,创下国内196.85毫米尾管固井最深纪录。这一成果不仅是荆州制造业的高光时刻,是我国科技实力在石油领域的有力彰显。更让世界看到,荆州这座曾在计划经济时代大放光彩的老工业基地,在数字经济时代成功实现华丽转身,展现出荆州制造的无限潜力。
回望过去,“荆州制造”的发展历程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中国工业发展的时代变迁。上世纪80年代,活力28洗衣粉占据全国60%的市场份额,荆江牌热水瓶远销56个国家和地区,还有鸳鸯牌床单、沙松冰箱等一系列“荆州制造”品牌。荆州这座江汉平原上的工业重镇,凭借产品的高品质和大规模生产,凭借过硬的品质与出色的设计,畅销全国并远销海外。然而,市场经济的浪潮、技术革命的冲击,让依赖传统路径的荆州制造一度陷入低谷。
不过,荆州没有被困难打倒。在关键时刻,荆州决定依靠科技创新来突破困境,用20年磨一剑的定力,在高端装备、汽车核心部件、智能家电等领域构建起新的产业体系。
四机公司的深井技术突破绝非偶然。多年持续的研发投入、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和逐年的专利增长,这些投入的背后是荆州制造向价值链上游攀登的战略定力。在恒隆集团的转向系统实验室,几十名博士组成的研发团队正在攻克线控转向技术,其产品已进入奔驰、丰田的全球供应链。这种创新基因的觉醒,让传统制造基地焕发出“隐形冠军”的锋芒。数据显示,荆州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已从1.2%提升至3.2%,18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就像强大的引擎,为荆州制造的创新发展提供动力。
荆州市拥有200多家各类新型研发机构,这些机构是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荆州制造的发展速度让人惊叹。在美的荆州基地的5G智能工厂,这里最快一天能下线万台冰箱,平均每台不足3.5秒。荆州有7个项目入选国家级5G工厂,构建起了完整的技术生态,从智能传感器到底层算法,一应俱全。这种转变不仅使荆州智能家电产业集群2024年产值突破600亿元,其中“美的系”就合计实现产值250亿元,同时,还改变了产业竞争的模式。如今,“荆州制造”冰箱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5%,产品价值也从单纯的规模优势,转变为依靠技术获得更高的附加值。
荆州成功突围九游娱乐 九游娱乐官方的经验告诉我们,产业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需要政策、资本、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荆州市设立3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解决了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难题;与华中科大共建智能制造研究院,实现了142项成果转化;通过“才聚荆楚、凤鸣荆州”计划,2025年起拟引进1521名高层次人才。这种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深度合作的模式,有效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难题。
从国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角度来看,荆州制造的成功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中西部工业城市完全可以通过创新驱动实现“弯道超车”。荆州的经验表明,传统产业不是发展的包袱,而是发展的基础,关键是要用新技术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荆州市实施“四大工程”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中提到,到2025年,荆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目标将达到9%。这个目标不仅体现了荆州的发展速度,更反映出荆州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质量成果。
历史只会青睐勇于创新的人。从深井装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到智能家电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一席之地,荆州制造正以创新为动力,在新时代的产业版图上书写“中部崛起”的新篇章。荆州制造的转型之路,深刻证明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正确性。当科技创新真正融入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老工业基地就能激发出强大的发展动力,实现跨越发展。这,或许就是荆州制造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提供的宝贵经验。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