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乔佳新)文化滋养科学精神,科技赋能文化创新。在29日举办的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论坛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介绍了文物保护与现代科技交融让云冈石窟出彩又出圈的故事。
8月29日上午,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论坛在成都举办。图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作主题演讲。宋继祥 摄
“传承和创新的前提是保护,云冈石窟开凿于侏罗纪的砂岩体上,经历了1500多年的岁月洗礼,有许多病害需要我们防治。”杭侃介绍,云冈研究院除了在病害分析和保护材料研制方面加大科技投入之外,也与时俱进,在2001年成功申报世界遗产之后,就开始了数字化保护的探索,2020年,建成了“数字云冈先进计算中心”九游娱乐一期,算力可达234Tflops,其中GPU算力为179Tflops,存储2.3PB,是全国文物系统首个先进计算中心,为云冈石窟的数字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日论坛上,3D打印、XR、H5等新兴技术与高精度云冈石窟数据相结合的新场景,为嘉宾感知传统文化魅力增添了更多打开方式。
杭侃介绍,“如果仅仅展出考古发掘品或者一些图片,不足以让大家感受到云冈石窟的体量和震撼。借助于3D打印技术,我们等比例复制了云冈石窟的第12窟,丰富了云冈石窟艺术‘行走’世界的手段。”
8月29日,由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中国精神文明网、南方电网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中国网信》杂志、中国青年网、光明网协办的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论坛在成都举办。与会嘉宾围绕“推动交流互鉴 构建共同愿景”畅所欲言,共话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交融共生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