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崂山区召开2024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新闻发布会,邀请崂山区委常委、副区长靖红乐,崂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胡苗苗,青岛高科技工业园管委副主任宋宁宁,赛迪青岛研究院总经理黄忠义参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重大前沿领域,是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的新兴力量,是数字经济的重大前瞻领域,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国家高度重视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体育总局五部门联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产业技术创新突破,产业应用融入千行百业,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山东省作为中国虚拟现实产业重点发展区域,早在2017年就开始推动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和引导相关领域应用,将虚拟现实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2022年发布了《山东省推动虚拟现实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在山东省“1+4+N”的虚拟现实产业布局中,青岛是中心;在青岛市“一核三极多点”布局中,崂山是极核。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完善九游娱乐 九游娱乐官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山东省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赋能应用,构建以“高算力、强算法、大模型、广应用”为引领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体系。今年5月,《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印发实施。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新机遇,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以来,崂山区组织召开全区新型工业化推进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布《崂山区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强区二十二条政策措施》《崂山区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软件信息和互联网服务业若干政策》系列政策文件,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打造领跑省市的数智经济发展新高地。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算网一体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全市首位,数智经济呈现强劲增长态势。一是新兴产业强势崛起,全市仅有的两个制造业国创中心均在崂山组建投用,青岛国际创新园、海尔云谷2个园区获评省级数字经济园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产业集群分别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省未来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培育独角兽企业9家(全市第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家(全市第三)、山东省瞪羚企业47家(全市第二)、创新型中小企业278家(全市第五),优质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区注册企业总数比重全市第一,形成了“金字塔”式高成长中小企业培育梯队。培育山东省数字经济创新平台9家。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总规模达810亿元。今年上半年,新引进浪潮卓数、欢创科技、土豆数据、京东方艺云、乐聚机器人等数字经济领先项目40余个。预计今年,虚拟现实产业规模突破220亿元,增长20%以上;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350亿元,增长25%以上。二是数实融合纵深突破,卡奥斯连续5年蝉联全国“双跨”平台榜首,工业互联网服务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工赋青岛”行动,累计培育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6个,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达21个,全市第一;易来智能、特来电等9家企业入选青岛市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企业。实施15家工业企业倍增计划,累计培育3个省级智能工厂,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12家,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13家。三是数字生态加快构建,2024年新开通5G基站67处,累计完成5G基站建设3575处,已实现崂山区密集城区、各大功能区、产业园区5G网络全覆盖。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正式获批设立并落户崂山区,加速人才、资本、技术等资源在区域内聚集,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金融、跨境电商等产业发展。
未来,崂山区将以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牵引,锚定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四条细分产业链精准用力,聚力做强3个专业园区,推动虚拟现实产业园总部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虚拟现实整机和光学模组、中科曙光全球总部研发基地等项目加快达产,争创中国软件名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
为打造国内领先的虚拟现实产业创新高地,持续集聚产业生态,扩大产业影响力,2024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定于11月12日-13日在崂山区举办,本届大会由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青岛市崂山区人民政府、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青岛市分会等单位承办。大会以“虚实互融,智领未来”为主题,将举办“1+3+N”活动,即一个主题论坛活动,会(虚拟现实产业链供需对接会)+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展)+赛(“元梦山海”首届中国虚拟现实内容生态大赛)三大配套活动,以及产业园区精准招商、赛事路演招商、“产业之夜”招商和常态化招商等 N 个系列活动,邀请国家部委、省市领导、院士专家、科研院所、企业嘉宾、投融资机构等近千人参会,发布《2024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报告》,重点解读《青岛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展示国内海尔、海信、歌尔、PICO、大朋VR、HTC等硬件、内容厂商的最新产品及行业应用,促进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与交流合作,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共同繁荣的数字产业发展新格局。
在记者提问环节,崂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胡苗苗、青岛高科技工业园管委副主任宋宁宁、赛迪青岛研究院总经理黄忠义分别就大会主题和亮点、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发展以及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趋势等展开交流。
问题一:2017年起,崂山区已成功举办六届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已成为青岛市、山东省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数字经济的知名品牌大会,请问本次大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与往届相比,有哪些新的亮点或特色?
崂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胡苗苗答: 2024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在已成功举办六届的基础上将再次升级,以“虚实互融,智领未来”为主题,设置“1+3+N”活动结构,即一个主题论坛活动,会+展+赛三大配套活动,以及产业园区精准招商、赛事路演招商、“产业之夜”招商和常态化招商等 N 个系列活动,打造永不落幕的大会。大会主要内容如下:
开幕式拟以“虚实互融,智领未来”为主题,邀请工信部、山东省、青岛市相关领导出席并致辞,会上举行虚拟现实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启动仪式、国创中心检测中心、中试平台建设成果发布、产业推介、虚拟现实等数字经济领域重点项目签约、“元梦山海”首届中国虚拟现实内容生态大赛决赛颁奖等系列活动。
主论坛将邀请虚拟现实领域院士专家进行主题演讲,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国家智库发布《2024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报告》《虚拟(增强)现实技术产业发展趋势简析》等系列重磅成果。邀请头部企业代表进行主题演讲,为虚拟现实产业贡献“金点子”。
分论坛以“XR+”为主线,引入国家智库、头部企业等资源,聚焦空间计算及大空间XR创新发展、全球VR领先企业新品展示、虚拟现实与工业元宇宙创新发展、虚拟仿真技术、教育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等多场分论坛。这些分论坛集中了国内行业内很多知名的专家、学者、行业内企业家及专业观众,一起分享行业发展的现状,探讨未来发展方向和举措。
大会汇集国内外众多院士专家,围绕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元宇宙产业趋势等内容,发布多项核心成果。其中,拟发布《2024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报告》《虚拟(增强)现实技术产业发展趋势简析》等系列重磅成果,共同探讨虚拟现实技术的最新趋势、突破性进展和未来的应用前景。
大会为区内数字人企业搭建起虚拟现实场景应用展示平台,面向全区广泛征集、审慎评审,选出代表崂山形象的数字人。以数字人为切入点,以小见大的叙事方式展现虚拟现实技术在生产、生活、生态方面的具体应用。
本次大会的展览,将展示国内歌尔、PICO、大朋VR、雷鸟等硬件厂商的最新产品及行业应用,包括HTC在内的众多国内顶尖的LBE大空间体验项目将向市民开放。国创中心虚拟现实开发引擎等最新产品和技术,邀请行业头部企业围绕前沿技术展开深入交流,为崂山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所需的新理念、新技术,打造虚拟现实新品云集的高端峰会。
大会将同步举办崂山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果展,集中展示崂山区近年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软件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最新产业成果与应用实践,生动诠释产业技术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将“首届XR虚拟现实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展”和“元梦山海首届中国虚拟现实内容生态大赛”有机融合,搭建交流合作展示平台,聚集上下游产业链生态资源,以会招商、以展招商、以赛招商,打造产学研用新模式。
进一步探索构建从产品创新到新兴产业形成的内生机制,深化崂山区虚拟现实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本次大会将依托产业园区精准招商、“产业之夜”招商、常态化招商等多样化招商形式,打造永不落幕的大会,在2024年全球虚拟现实机遇时窗期,发出“青岛声音”,提升全产业链条供给能力。
问题二:2022年,崂山区高标准建设了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请问,目前虚拟现实产业园的建设和运营情况如何?
青岛高科技工业园管委副主任宋宁宁答:2022年,崂山区高标准建设了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是青岛市首个挂牌的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园区规划2181亩土地,总投资300亿元,着力从高端引领、要素汇聚、产城融通等方面,打造国际领先的虚拟现实产业高地。
在体制机制上,健全一套市区一体化工作推进机制。市级层面,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区级层面,成立区委区政九游娱乐 九游娱乐官方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产业发展工作专班;今年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工作推进机制后,虚拟现实产业链由张元升同志担任链长,李维波同志任副链长。园区建立了“产业专班+管委会(高科园管委)+产业公司(崂山科创集团)”推进机制,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在园区规划建设上,按照规划先行要求,完成“两规划、一方案”编制工作。产业生态规划方面,聚焦硬件产业链条,打造以生产制造为主,涵盖研发创新、内容制作、场景应用等全链条,计划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建设国内领先的虚拟现实产业高地,打造“全球VR第一园”。城市设计规划方面,将园区放在张村河、株洲路两个城市更新低效片区中进行整体设计,规划硬件、内容、科技创新、综合配套、战略预留等5个功能分区,着力打造“青岛市产城融合示范园区”。建设实施方案方面,明确了园区空间布局、建设指标和建设重点,细化园区重点项目和配套设施建设时序。目前歌尔虚拟现实整机和光学模组项目一期、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虚拟现实创享中心等重点项目已建成。金宇数字生态研发总部、综合配套区(人才公寓)、平行世界主题公园等重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虚拟现实智造工场、虚拟现实总部基地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后面道路建议取消)。
在产业生态方面,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市区两级联合出台园区政策,从人才激励、固定资产投资、研发创新等12个方面给予项目落户支持。二是突出人才集聚。组建高端专家智库,成立了虚拟现实产业园专家委员会,聚集了一批院士等专家团队为园区和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组建了山东省虚拟现实产业链党建联盟、人才联盟,积极组织行业内企业相互交流。用足用好国家和省级人才引育政策,加大与北航青岛研究院、青科大等高等院校及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对接,加大虚拟现实专业人才培养,着力培养元宇宙高水平技能人才。三是突出算力新基建建设。崂山区已经建成青岛云天元宇宙算力中心、崂山实验室神威超算中心、青岛市人工智能算力中心、青岛海之心计算中心等一批算力中心,汇集算力规模超过1900P。推动青岛市算力调度平台加快建设,努力推动形成全市“算力一张网”。
问题三:近年来,虚拟现实产业稳步发展,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与多元化的应用前景。请问,虚拟现实产业目前呈现出哪些具体的发展趋势?
赛迪青岛研究院总经理 黄忠义答:近年来,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5G、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发展。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兴起,虚拟现实产业在硬件、软件、内容应用等各环节日益完善。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初步构建了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生态体系,正迈入以产品升级和融合应用为主线的战略窗口期,彰显出强大的活力与吸引力。虚拟现实正在走进生产生活、融入大众消费、赋能千行百业,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有生力量。
趋势一:从技术方面来看,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融合创新,近眼显示、影像捕捉、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加速迭代。具体来说,近眼显示技术方面,分辨率、刷新率和色彩表现等关键指标持续提升,为用户带来更加清晰、细腻且色彩丰富的虚拟视觉体验;影像捕捉技术方面,能够更精准地捕捉和重建真实世界中的物体、场景和人物,为虚拟现实内容的创作提供更加丰富且真实有效的素材;人机交互技术方面,通过手势识别、语音控制、眼球追踪等方式,不断优化交互方式,进一步提升用户的沉浸感和参与度。
趋势二:从产品方面来看,虚拟现实设备呈现更轻、更小、更智能、更沉浸的特点。终端产品种类多样化,头戴式、一体机、移动端等多种形态的虚拟现实设备不断涌现,满足了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产品服务不断创新和升级,打破传统单机限制,向云化路径发展,融合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设备能够实现内容的远程存储、分发和更新,融合智能化技术,强化通过语音控制、智能推荐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和个性化的虚拟体验,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满意度。
趋势三:从应用方面来看,越来越多高品质、大众化、低门槛内容不断出现,虚拟现实规模化应用持续加速。正加速推动虚拟现实产品在工业生产、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医疗健康、商贸创意等行业领域的应用,创新融合发展路径,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拓展虚拟现实应用空间,“VR+”新业态不断涌现。在工业生产领域,基于工厂数据进行仿真建模,产品制造周期能够进一步缩短;在医疗教学领域,借助VR设备,学生能够进行各类手术操作体验;在文旅文博领域,从早期的VR虚拟建模场景发展到现在基于实景采集、构建沉浸体验、提供丰富交互的较为成熟的形态,让用户“足不出户走世界”。通过在诸多行业的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一批成规模、易推广、有产出、可盈利的应用案例。
在本次大会主论坛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总工程师秦海林将会重磅发布《2024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报告》。报告从国内外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围绕软件、硬件、内容、应用等虚拟现实全产业链构建情况展开详细分析,提出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并给出对策建议,以期为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全面、深入的指导和参考,各位专家、业界朋友届时可以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