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6日,机器人ETF(562500)规模突破100亿元,成为中国首只跻身“百亿俱乐部”的机器人主题ETF。这一里程碑的背后,是技术与资本共振的双向奔赴“——从2024年12月初的30亿元到2025年2月下旬的100亿元,短短3个月内,这只ETF九游娱乐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规模的连续跃升,成为ETF产品中最炙手可热的投资标的之一。
政策端:2023年1月19日,工信部等17个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印发;2024年3月《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发布,明确“2025年核心部件自主可控率超80%”的目标,叠加地方补贴与税收优惠,为产业链注入确定性;2024年6月工信部推出“机器人+”应用示范工程,聚焦工业、医疗、教育三大场景,首批支持项目达200个
技术端:2024年4月,绿的谐波、鸣志电九游娱乐器等核心零部件企业突破海外技术封锁,国产谐波减速器、无框电机性能比肩国际龙头,成本降低30%以上;2024年8月:优必选Walker S在比亚迪工厂完成实训,实现搬运、装配等任务,人形机器人首次进入工业产线日,特斯拉Robotaxi发布会邀约;10月11日,马斯克表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去的很大进展,成本将在2-3万美元;11月29日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正式宣布生态伙伴名单,标志着华为正式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
产业端:12月13日特斯拉放出optimus2代新演示视频,相比早前展示的原型有显著进步;12月18日宇树科技G1-Comp足球机器人完成动态对抗测试,多模态感知算法获国际机器人世界杯参赛资格;12月23日宇树科技发布最新机器狗Unitree B2-W,可完成侧空翻等多项高难度运动
市场反应:12月27日,机器人ETF(562500)规模突破40亿,规模增速进入“快车道”。
产业端:1月7日-1月10日,多家海内外机器人厂商亮相在美国举办的CES大会,国产机器人厂商参展数量创历史新高;科技巨头苹果、三星、英伟达等均入局人形机器人行业
50亿→60亿:春晚“秧BOT”出圈,Figure与OpenAI“分手”的启示(2025年2月初)
政策端:2025年1月15日财政部推出人形机器人购置税减免政策,企业采购可享15%税额抵扣,刺激B端需求
。这些机器人不仅完成高难度舞蹈动作,更通过激光SLAM技术实现全自动队形变换,其关节扭矩(360N·m)与运动性能刷新行业纪录。“机器人扭秧歌”热搜阅读量超10亿,成为文化科技融合的典范,彻底点燃公众对机器人产业的热情。产业端:2月6日,Figure创始人Brett Adcock宣布终止与OpenAI合作,转向全自研端到端AI模型。这一事件印证了机器人产业的底层逻辑——垂直整合能力决定商业化天花板。
60亿→80亿:宇树“技术三连击”与特斯拉量产倒计时(2025年2月中下旬)
:全球首款动态对抗人形机器人,搭载多模态感知算法,锁定北京机器人世界杯参赛资格。
“任意舞蹈”算法升级:机器人可随音乐即兴编排动作,动作丝滑程度堪比专业舞者。消费级应用破冰。
9.9万元G1机型试水C端:虽因产能限制暂停销售,但验证了家用场景的潜在需求。与此同时,特斯拉宣布Optimus将于2025年Q3启动量产,目标月产10万台,供应链企业迎来订单验证窗口。
市场反应:机器人ETF(562500)10个交易日规模激增20亿元,2025年2月17日突破70亿,2月20 日突破80亿。
80亿→100亿:政策加码与“机器人专属GPT”问世(2025年2月下旬)
政策端:2月20日,国务院以“坚持促消费和惠民生相结合,大力提振消费扩大国内需求”为主题,强调要大力促进科技消费,释放人工智能终端产品等消费潜力;2月23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2月23日召开“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主题新闻发布会,表示近期将发布人形机器人专项政策。
技术端:北京市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天工”人形机器人在基于视觉的“感知行走”、复杂地形高速奔跑、跨越大高差台阶等多项关键功能上实现了重要突破
产业端:宇树科技官博发布“功夫BOT:宇树G1”视频,视频中,G1机器人完成了连续武打动作并保持平衡。宇树科技负责人王兴兴表示,在今年年底之前,整个AI的人形机器人会达到一个新的量级。
市场反应:仅4个交易日,2025年2月26日机器人ETF(562500)从80亿突破百亿大关!
硬件创新:谐波减速器、力矩传感器等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超70%,成本年降幅15%以上。
算法突破:大模型赋能下,机器人从“机械执行”迈向“自主决策”,训练成本下降90%。
场景爆发:从工业巡检到家庭服务,人形机器人渗透率预计从2025年的0.01%提升至2030年的1.2%,对应8700亿元市场规模。
产业链覆盖:ETF成分股涵盖传感器、伺服系统、减速器、AI算法等核心环节,分散单一技术路线风险;
龙头效应凸显:重仓股包括拓普集团(特斯拉链Tier1)、鸣志电器(精密电机龙头)、绿的谐波(谐波减速器市占率全球前三)等,受益于头部企业量产放量;
政策与估值双击:当前板块估值仍处历史中枢以下,而政策红利与业绩兑现预期形成共振,安全边际与成长空间兼备。
机器人产业的爆发依赖于“硬件-算法-场景”的三角闭环,各环节投资逻辑如下:1.
关节模组:谐波减速器(单台需求20-40个)、无框电机(扭矩密度提升至200N·m/kg)是降本关键,国产化率已超70%。
传感器:3D视觉(精度<0.1mm)、力矩传感(响应时间<1ms)决定环境交互能力,2025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达45%。
电池与热管理:高能量密度(≥400Wh/kg)与快速充电(30分钟充至80%)是续航突破重点,4680电池技术向机器人外溢。
多模态融合:DeepSeek-R2实现视觉、语音、触觉信号联合决策,训练效率提升5倍。
仿真平台:宇树自建强化学习系统,可将足球对抗训练周期从6个月压缩至2周。
工业场景:特斯拉Optimus承担物料搬运(成本<人工的1/3),2026年全球渗透率有望达2%。
消费场景:宇树G1试水家庭助理(售价9.9万元),Meta合作传闻指向家务机器人突破。
成本下降曲线:Optimus目标价降至2万美元以下,规模效应推动硬件成本年降15%。
生态构建:开源社区(如DeepSeek)、开发者平台、应用商店形成产业飞轮。
从特斯拉工厂的效率革命,到春晚舞台的文化符号;从硬件国产化到算法自主化,从工业场景破冰到消费端试水,中国机器人产业正以“技术迭代×政策支持×资本助力”的三重动力,迈向全球价值链顶端。机器人ETF(562500)的百亿之路,不仅是资金对“硬科技+AI+场景”的投票,更是对机器人产业链国产化之路的坚定信心和信念。正如宇树科技CEO王兴兴所言:“我们正站在机器人产业的‘iPhone时刻’,每一天的技术进步都在重塑未来。”对于投资者而言,机器人ETF既是分享产业红利的工具,更是参与一场伟大变革的入场券。百亿不是终点,而是下一个万亿征程的起点。
数据来源:Wind,上交所,中证指数公司、华夏基金,截至2025.2.26,以上基金风险等级为R4(中高风险)。以上基金属于股票基金,风险与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个股不作为推荐。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指数表现不代表产品业绩,二级市场价格表现不代表净值业绩。本基金为ETF基金,投资者投资于本基金面临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成份券停牌等潜在风险、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基金份额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折溢价的风险、申购赎回清单差错风险、参考IOPV决策和IOPV计算错误的风险、退市风险、投资者申购赎回失败的风险、基金份额赎回对价的变现风险、衍生品投资风险等。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界面有连云频道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