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北京市科技赋能文化领域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该计划标志着北京在文化和科技融合上的进一步探索,旨在到2027年,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打造科技赋能文化的新标杆应用场景,全面推动文化领域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广泛应用,文旅场馆游览的形式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未来,数字人将成为游客参观名胜古迹的“导游”,用互动的方式带领他们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沉浸式文化体验中。比如,在博物馆内,当游客走近某个展览时,虚拟数字人会自动出现,为他们生动讲解展品背后的故事,让历史与现代交织在一起。
行动计划特别强调了技术攻关的必要性,包括提升文化数字内容的质量与效率。通过引入新材料和新设备,北京将积极探索3D数字内容的高效生产方式,为游客提供更具互动性和个性化的消费体验。这将有效提高文旅消费的智慧化,多样化程度。
在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道路上,北京已具备相对成熟的基础。根据统计数据,2024年北京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全国相关企业约2400家,尤其在大模型技术九游娱乐 九游娱乐官方方面,大模型产品的备案数量已达到105款。这些科技资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助力新型文化业态的蓬勃发展。
除了技术的推进,北京还将在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示范基地和产业园区内部署更多的先行先试政策,布局一批文化科技融合的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平台。这些举措将培养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支撑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浪潮。因此,未来公众将能享受到更多如虚拟数字人演唱会、沉浸式电影院和数字音乐剧场等文旅娱乐服务。
在此大背景下,北京的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势头愈发强劲,2024年新增的5家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使得全国总数达到16家。这些示范基地不仅是政策的试点,更是未来文化科技产品和服务的孵化器,意味着北京在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方面的责任与担当。
展望未来,到2027年,北京将实现5项以上重大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打造超过10个科技赋能文化的标杆应用场景,并推动100项以上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与推广。随着这样契机的来临,北京的文旅服务将呈现全新面貌。游客将体验到通过现代科技与文化底蕴结合形成的独特魅力,文化与科技的无缝对接,让市民和游客都能享受到更具深度的文化体验。
这一系列的创新与实践,无疑将为全国范围内的文化科技融合提供借鉴,激励更多城市在这条道路上前行。如何在科技创新与传统文化之间找到平衡,是每一个文化工作者与科技研发者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正因如此,北京的这一计划不仅是对地方文化的发展承诺,更是对文化科技未来的美好憧憬。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