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中宣部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丰泽,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新社、福建日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等20多家中央、省级主流媒体的60余名记者,围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这一主题,深入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和园区企业,以及蟳埔民俗文化村,实地调研采访丰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生动实践、探索经验。
“产业园致力于以区域市场需求为驱动,聚焦数字经济,把握传统优势制造业的工业互联网化浪潮,重点发展人工智能、软件及信息技术、融合通讯、光电子信息、工业互联网、工业设计及数字创意六大产业。”在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综合楼展厅,记者们驻足园区沙盘,听取园区负责同志介绍园区整体规划、产业布局、招商运营情况,并围着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就关心关注的热点话题深入询问采访。
“我们标准园区建设发展坚持创新理念,改变原有单一的土地招商为楼宇招商、厂房招商等多元模式,给企业更多选择空间。既可以降低企业落地建设成本,又能通过以商招商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驻上下楼,进一步加强彼此深度合作,降低对接、科研、运输等一系列成本,实现产业上下游变产业上下楼。”“我们园区创新设计了4.5公里长云街系统,将园区所有楼宇串联起来,打造空中人行漫步道,连接泉州动车站、周边交通站点,融入空中绿地、休闲共享空间,与全部相通的地下车行空间交相呼应。”
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一一耐心解答记者的疑问,详细介绍数字经济产业园近年来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改革思路、创新举措和探索经验,记者们连连点头称赞。
随后,采访团分别走进福建省蓝深环保技术公司、大河数智泉州增材技术有限公司,参观企业展厅、院士工作站、实验室、研发中心、生产车间等,听介绍、看产品,详细了解蓝深环保技术公司分散式污水处理先进设备和智能管理系统,实地感受增材技术工艺的发展运用和完善的3D金属打印服务全生态链条系统。
记者们还针对企业创新发展理念实践和核心技术研发运用等方向,同企业负责同志、核心技术人员等深入询问采访。
“在这里,我看到了以绿色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跃升的鲜活实例。从这一小小的鞋模具切入,企业创新发展核心技术,以3D金属打印服务替代了传统模具生产,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不就是泉州制造业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生动实例。”科技日报记者杨雪在大河数智泉州增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跟记者聊起“园区行”的最大收获。在她看来,整个园区规划建设都遵循着绿色低碳的生态理念,在这个基础上布局产业规划、实施招商建设,推动全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值得推广。“绿色环保是这几家园区企业最大的创新亮点,最强劲的发展动力。回去以后,我要好九游娱乐好整理,把企业的生动实例和产业园区经验做法写成文章,讲好丰泽经济高质量发展故事。”
当天下午,采访团一行走进蟳埔民俗文化村。“2023年以来,丰泽紧抓簪花围火爆网络有利契机,深挖蟳埔文化遗产富矿,积极探索非遗赋能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从网红到长红、从流量到留量转变,推进文旅发展与群众致富互促共赢,累计接待游客超450万人次,旅游九游娱乐收入超4亿元,带动村民人均收入增长一倍以上。泉州蟳埔:头上花园非遗体验入选2024年全国非遗旅游体验创新十佳案例。” 在游客中心,蟳埔民俗文化村保护提升指挥部负责同志向采访团详细介绍指挥部创新实践做法。
“2008年蟳埔女生活习俗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梳头头髻圆,爱水蟳埔姨。阔裤大裾衫,头花插欹欹蟳埔女的生产、生活习俗和民间信仰别具一格,最靓丽的莫过于其佩戴的鲜花头饰簪花围,极具海丝遗风,独具文化魅力,深受众人喜爱。” 随后,采访团实地参观妈祖庙前广场、蟳埔文化馆等,听取蟳埔女习俗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介绍,并穿行村头巷尾,走访沿街商铺、采访簪花游客,沿途了解蟳埔民俗文化村整体情况及近年来的转型发展变化,实地感受“火爆出圈”的丰泽文旅魅力。
“非常超出预期,以前只在网上见过,今天亲身经历感觉超惊艳。经过蟳埔阿姨一双巧手,一排排原生态的花瓣一下子花团锦簇地立在我的盘发,整体造型特别漂亮,太喜欢了。”第一次来蟳埔的央视新闻新媒体记者宋云霄戴起“簪花围”、穿上喜欢的服饰,和其他记者一起美美地拍照留念,来了一场“游蟳埔 戴簪花 美自己”的浪漫之旅。“很惊叹这里从一个小小渔村,到现在变成爆红文旅热点的变化。我走了好些簪花体验店,发现大家都是统一定价、统一管理,给游客一种放心、靠谱的消费体验,琳琅满目的各类服饰、道具和细致周到的保障服务令人惊喜。我想来,这些小小点滴或许都能很好地说明丰泽对破解从网红到长红文旅课题的探索成效。”
据悉,由中宣部组织,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活动于8月7日在福州正式启动,中央和省直主要新闻单位媒体记者于8月7日至8月9日前往丰泽、晋江等泉州部分县(市、区)开展集中调研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