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6月24日电 人民网研究院组织编写的第一本智能互联网蓝皮书《中国智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今日在京正式发布。其中,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和悉尼大学杨梓颢共同撰写的《人工智能对思想文化生态影响研究》一文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让机器的逻辑思考方式无限接近于人类,在推动日常生活不断丰富便捷的同时,也为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带来无限的遐想。
文章认为,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开发与实际应用取得了重大突破,包括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腾讯“混元”等人工智能大模型或深度学习平台,在大数据、区块链等基础技术的支持下,开始助力我国思想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我国思想文化经过千年延续,以文字书籍、历史文物、艺术、技艺等方式为载体流传。过去人们想要获取文字信息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检索,不仅效率低下,所获信息也并非完九游娱乐全适用。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帮助下,用户只需输入关键指令即可精准获取相关内容。在面对古代文言文、少数民族文字时,以往只有少数专业研究人员可以准确地翻译理解其意义内涵,而人工智能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帮助人类分析解释,降低了思想文化学习的门槛,拓宽了思想文化传承的渠道。
文章指出,在移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用户早已融入其中成为思想文化的接收者、创造者,数字对话的方式已成为常态,现实与虚拟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而2023年发布的C九游娱乐hatGPT4.0再一次拉近了人类与机器之间的距离。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除了可以依据指令模仿人类交流的方式输出具有逻辑性的内容外,还可以依据用户设想输出创造性信息,包括文字交互生成视觉内容、现实视觉内容生成虚拟视觉内容等。
近几年,国内众多高校与AI企业联动合作,以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为起点,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生产出受年轻人喜爱的“国潮”IP,包括民族服饰、建筑、人物虚拟形象、数字虚拟藏品等,使民族思想文化以创新的形式再次得到传承。个人用户也可以使用各大人工智能平台进行文化艺术创作。随着小红书、字节跳动、SparkAI等国内各类企业构建的AI绘画平台向公众开放,中华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迈向了数字化。用户在AI绘画平台输入中华古典诗词,便可将简短诗句中描绘的景象通过数据整合生成为图片,让古典文化披上科技的外衣,将不同元素结合创造出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未来思想文化。(王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楼市风云!成都新房跌破1万套,下跌26.4%,二手房卖了1.78万套!
原本是今天放暑假的,又被临时通知要上多一天课的小可怜,网友 别哭了小朋友,老师比你还伤心
这饼画的我喜欢~#萌娃日常 #斗智斗勇的日常 #人类幼崽的800个心眼子 #亲子日常 #人小鬼大
天猫魔盒 8 Air 电视机顶盒发布:32GB 存储,首发价 159 元
荣耀 200 DXOMARK 影像测试结果出炉:总分130,位列排行榜第 60 名